1943年10月28日,一架美制运输机在喜马拉雅山脉坠毁,机上9人无一生还。这架飞机上,载着我国防化兵部队总队长李忍涛少将的遗体。这位被称为“化学战神”的将领,用一场场触目惊心的化学战,让日军200万战士被逼戴上防毒面具,乃至为战马穿上防毒衣。
但是,他创立的我国首支化学兵部队,在他献身后敏捷被边缘化,有关技能阻滞数十年,成为被尘封的战役回忆。
1926年,清华园内,一位名叫李忍涛的云南青年手捧毕业证书,眼中满是坚决。这个从云南鹤庆走出的寒门学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校园,后赴美、德进修,主攻化学兵器专业。
彼时,德军在一战中的毒气战已形成百万伤亡,而日本正隐秘研发毒气弹,我国却连一支化学兵部队都没有。
面临留德期间德国军方抛出的高官厚禄,李忍涛的挑选震动世人:“我学成归国,不是为了成为侵略者的爪牙!”
1932年,他抛弃德国优渥待遇,带着《化学战术》《化学兵器》等教材回国,向蒋介石力陈组成化学兵部队的必要性。
蒋介石的情绪尤为奇妙。一方面,他深知化学战对日寇的威慑力,曾亲身观摩李忍涛指挥的化学演习,目击日军假想敌阵脚大乱后,连声称誉“此乃奇兵”;另一方面,他忌惮这支特别部队的政治影响力,屡次企图裁撤学兵队,乃至派间谍监督李忍涛。
1937年淞沪会战,李忍涛率学兵队初次露脸。他们携16门德制李文斯抛射炮,夜袭日军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炮弹精准射中方针,日军指挥官当场毙命。
这场战役让日军意识到我国化学兵的要挟,但更让他们胆寒的,是李忍涛规划的“烟幕战术”。
在1935年的军事演习中,学兵队开释的烟雾弹遮天蔽日,日军假想敌误以为真,阵型瞬间溃散。
日军情报部门敏捷行动,为200万战士配备防毒面具,乃至为战马穿上特制防毒衣。
滇缅战场上,李忍涛带领的学兵总队用一战旧配备,合作盟军重创日军。他们将防毒技能融入游击战,用粗陋的燃烧瓶和催泪瓦斯,让配备精良的日军吃尽苦头。
1944年10月,李忍涛赴印度兰姆伽基地观察远征军防化部队,返程途中突遭四架日军战机埋伏。飞机残骸坠入深谷,李忍涛的遗体至今未寻获。
不仅如此,日军情报部门可以提早得知李忍涛的行迹,乃至能确定其乘坐的运输机类型,如此缜密的情报,远超惯例军事侦查才能。
并且日本女间谍南造云子曾企图策反李忍涛,被其识破后反将计就计,将假情报传递给日军。
李忍涛手书的“将军百战阵前死,勇士十年裹尸还”,至今仍在清华校史馆中泛黄。
这位被日军视为“眼中钉”的将领,用生命证明:最强壮的兵器,永远是保卫和平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