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棠下镇三堡村聚焦出租屋密集、流动人口多的防疫难点,以创新举措破解环境整改治理与疫情防控难题,走出一条“精准管理、科学防治、全民参与”的特色路径,让爱国卫生运动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面对辖区内230栋出租屋、超4000名外来人口的治理压力,三堡村创新推出“微网格+房东共治”模式,将出租屋管理打造成环境整改治理“隐形战场”。
为实现防控可视化、可追溯,三堡村建立“出租房房东疫情防控微信群”,动员联络207名房东每日在群内上传卫生清理照片、租户变动信息,压实房东主体责任的同时强化宣传引导作用。“@各位房东,今日重点检查公共区域卫生,发现卫生黑点立即清理!”三堡村村工作人员每天准时在群内发布防控提示,房东们积极做出响应,有的自觉做好公共区域消毒,有的上门自查指导租户落实防疫要求,掀起良好的示范引领热潮。
棠下镇联合区卫健局对村内某出租房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该场所未及时清除积水和清倒垃圾,消除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现场区卫健局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立即改正。同时,执法人员向责任人耐心普及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危害及相关法律和法规,强调日常环境保洁的重要性。出租房房东表示,将立即组织人员清理,并承诺今后将定期对场所环境进行全方位检查维护,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此外,镇双百社工、公安干警、教师志愿者组成30人专项巡查组,每天分片区对出租房开展“地毯式”入户检查,指导租户清理积水、处置水生植物,示范安装纱窗、规范使用蚊香,推动形成“户户参与、人人行动”的防蚊抗疫格局,“配合做好管理工作是我们房东的责任,”正在学习安装纱窗的房东梁哥表示,“做好保护措施,让租客住得放心,自己也安心。”
针对赤岭村巷道纵横、闲置房屋多、卫生死角难清理以及村民占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饲养家禽等问题,三堡村创新采用“空中+地面”立体整治模式,实行无人机勘查与实地走访研判有机结合,精准识别卫生黑点,组织环境整改治理队伍有序进场、逐点清理。
三堡村组建专业消杀队伍,配备超低容量喷雾器、热烟雾机等设备,组织“一对一”实操培训,重点讲解不一样的区域(如无人居住杂物房、人员密集出租屋、绿化带)的器械使用技巧和药剂配比,确保每位消杀人员都能精准掌握作业技巧,避免整治不彻底或遗漏盲区。“我们分片包干,重点对出租屋密集区、草丛、杂物房等区域进行循环作业,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消杀志愿者小李一边操作设备一边介绍,“看到村民能安心在室外活动,我们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通过无人机航拍摸排定点,三堡村精准落实源头治理,集中清理杂物、填平坑洼、整治闲置房屋和冷巷,累计发动1200人次,利用7台钩机、9台清杂运输车,清运各类积存垃圾、杂物、荒草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清运垃圾杂物214车,总量超过300吨,已清理整治冷巷70条、闲置房屋57间,辖区内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在这次大刀阔斧的整治下,村里干净多了,杂草垃圾没了,蚊子也少了,住着特别舒心!”村民冯叔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从安置区主干道到赤岭村背街小巷,从闲置地块到出租屋院落,三堡村正悄然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发现卫生黑点,可随时拍照举报!”为推动防控工作走深走实,三堡村鼓励村民举报“未清理积水”“垃圾堆积”等问题,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防疫“主力军”,形成“人人参与、互相监督”的防控氛围。
依托“出租房房东微信群”和村民联络网,三堡村每日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入户”的方式发布防控提示,与此同时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代表以及园区企业员工等多方力量逐户走访,现场指导村民做好卫生清洁、落实防疫措施,并发放防疫宣传单。“原来公共区域卫生死角也会影响防疫安全,以后会主动参与清理!”村民小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主动加入到卫生清洁队伍中。
同时,三堡村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控。梅州商会捐赠5.6万元专项慈善款,并组织30人队伍参与环境整改治理;康师傅(江门)、君乐宝华南乳业、华电江门、万洋集团、农业银行、江门市常盛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捐赠矿泉水、隔离衣等物资,支持工程设备开展环境整改治理,共同为防疫工作注入暖心力量。广大社会力量以实际行动展现守护公共卫生的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看到这么多人为村里的防疫出力,我们也更有信心了!”三堡村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下一步,三堡村将继续聚焦赤岭村、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深化出租屋精细管理,强化卫生整治与全民监督,让爱国卫生运动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为建设健康乡村筑牢坚实屏障。
棠下镇三堡村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公共卫生防线。这场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在源头治理中筑起了群防群控的坚固屏障,为守护群众健康安全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